1950年10月19日,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地跨过鸭绿江鼎坤策略,开启了抗美援朝的伟大征程。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,英勇的志愿军将士连续发动三次大规模战役,将一度逼近鸭绿江边的联合国军硬生生地打退到三八线附近。
然而,连番激战也让志愿军付出了巨大代价。到1951年1月初,前线作战部队仅剩21万余人。面对朝鲜半岛的严寒天气、日益吃紧的后勤补给线,以及掌握绝对制空权的美军,彭德怀总司令清醒地认识到:部队必须休整补充,否则将难以为继。于是,志愿军各部陆续撤至高阳、金化、洪川等地进行整补。
美军将领李奇微敏锐地察觉到志愿军的困境。他发现中国军队火力薄弱,机械化程度低,后勤补给困难。看到志愿军停止进攻,他立即判断这是反攻的绝佳时机。很快,李奇微调集23万大军,兵分东西两路向志愿军阵地扑来。
展开剩余76%为应对美军的反扑鼎坤策略,志愿军也做了周密部署:西线以38军和50军为主力,采取守势牵制敌军;东线则由39军、40军、42军和66军组成,计划诱敌深入后实施包抄。
1月28日,蓄势已久的美军在西线发起猛攻。仅38军某连的阵地,一天就承受了3000多发炮弹的轰击。在如此猛烈的炮火下,西线防御阵地很快被突破。在350.3高地,342团的将士们浴血奋战七天七夜,最后全营仅剩4人仍在坚守。这4名勇士又独自打退敌人7次冲锋,创造了战场奇迹。
从2月3日到13日,38军和50军在汉江南岸与美军展开拉锯战。面对飞机、坦克、燃烧弹的轮番轰炸,志愿军将士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防线。最终因伤亡过大,不得不撤至二线阵地。此战虽歼敌千余,但38军和50军也付出了惨重代价。
东线战场,美军主力于2月9日才抵达横城。志愿军抓住战机,立即调集42军、60军、66军和39军展开围歼。其中最关键的是39军117师的穿插任务。2月6日接到命令后,117师急行军四天,于10日抵达龙头里。11日战斗打响后,他们突破敌军防线,向预定位置疾进。
在都仓村,117师接到紧急情报:敌军正向横城溃退。若不能及时截住,整个东线战局将陷入被动。危急关头,117师果断舍弃重装备,保持无线电静默,硬是靠双腿跑赢了美军的车轮子。12日拂晓,351团两个营遭遇溃退美军。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,战士们沉着应战,一举歼敌200余人。随后又与349团配合,全歼该股敌军。此战虽胜,但351团某连最后仅剩3人:指导员、炊事员和通信员。
随着40军120师、42军124师相继赶到,志愿军在横城形成合围之势,共歼敌2000余人。此时,东线仅剩砥平里的6000余敌军。为解围,李奇微急调美军骑兵第1师等部队驰援。2月13日起,志愿军对砥平里发起进攻,但因重武器不足,加之敌军工事坚固,未能取得突破。16日,在美军援兵赶到后,志愿军主动撤出战斗。
横城反击战共歼敌1.2万人,俘敌7800人。其中117师独自歼敌3300余人,战果辉煌。此役不仅粉碎了美军夺回汉城的企图,还迫使其后撤29公里,成为美军参战以来伤亡最惨重的一战。后来李奇微在回忆录中,也不得不叹服志愿军的英勇顽强。
发布于:天津市老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